慢性
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疾病,据调查,人群中约有22%的人患有慢性扁桃体炎,儿童的发病率更高。对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来说,扁桃体到底该切除还是保留,常常让人难以抉择。现在,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。
一、认识扁桃体
扁桃体因外形似扁桃而得名。它与其他腺体组织一样,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,也是咽淋巴组织中体积最大者,属于咽部淋巴内环的一分子。在儿童6-7岁时,淋巴组织增生,扁桃体可能会变得肥大,这属于生理性肥大,到中年以后会逐渐萎缩变小。
这些腺体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身体对抗感染。当发生扁桃体炎时,意味着扁桃体受到了感染。通常是由于咽喉及上呼吸道受到细菌感染所致。此外,慢性扁桃体炎在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,容易形成病灶,发生变态反应,引发各种并发症,如风湿性关节炎、风湿热、心脏病、肾炎等全身性疾病。
二、扁桃体炎的类型
(一)急性扁桃体炎
急性非特异性炎症,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,是一种常见的咽部疾病。好发于儿童及青年,在季节更替、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。
症状表现:全身症状起病急,有头痛、畏寒,高热可达39°-40°,幼儿可能因高热而抽搐、呕吐等。局部症状咽痛明显,疼痛剧烈时可引起吞咽困难,还可放射至耳部,出现
耳鸣、耳闷、听力下降等。若儿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,会妨碍睡眠,夜间常惊醒。
(二)慢性扁桃体炎
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腭扁桃体引流不畅,窝内细菌病毒感染演变成慢性炎症。也可继发于猩红热、白喉、流感、麻疹、鼻腔及鼻窦感染。
症状表现: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,伴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。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发作史,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、异物感、发干、痒、刺激性咳嗽、口臭等。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引起吞咽困难、说话含糊不清、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。脓栓常随吞咽进入消化道,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、头痛、四肢乏力、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。
三、扁桃体切除与否的考量
很多人只看到了扁桃体的免疫作用,宁愿忍受扁桃体炎的反复折磨也不愿做扁桃体切除手术。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。当扁桃体反复发炎,且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时,可以考虑手术治疗。
出现以下情况时,可以考虑切除扁桃体:
1.反复出现急性扁桃体炎发作,每次感染都有发烧、咽痛、咽喉黏膜充血现象,同时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,扁桃体表面出现脓点,每年发作4-5次以上,连续发作2年。
2.扁桃体过度肥大,妨碍吞咽、呼吸、发声功能,导致睡觉打呼噜。
3.扁桃体反复感染引发风湿性心脏病、心肌炎、关节炎、肾小球肾炎及皮肤病等。
4.白喉带菌者,保守治疗无效时。
5.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,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。
注意:每个人的病情发展及自身身体情况不同,需不需要手术,应去正规医院,由专业医生诊断指导后确定。
四、预防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方法
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。为了保护扁桃体,建议大家平时做好预防措施。
1.多运动,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。
2.多休息,避免机体过度劳累。
3.注意保暖,预防感冒。
4.多喝水,保持咽喉部湿润。
5.认真刷牙漱口,营造良好的口腔环境。
6.少吃辛辣食物。
以上就是儿童扁桃体炎的相关介绍,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可
点击在线咨询,或拨打仁品耳鼻喉免费咨询预约电话:
400-088-5191,进行线上一对一免费问诊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免挂号费以及检查优惠!